2025年1月份,刚刚过完元旦,亚马逊云服务宣布将在泰国地区推出AWS亚太地区(泰国)区域,并将为此投入50亿美元。紧随其后,微软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22亿美元,投资建设三个微软云数据中心。
Equinix 位于新加坡的SG6数据中心投运,投资高达2.6亿美元;
北京皓扬云与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泰国,投资21.64亿美元;
吉宝企业斥资10.3亿新元收购新加坡本地两座数据中心;
GSA数据中心在泰国投入135亿泰铢建设2号数据中心…
此外,如甲骨文、谷歌等企业,也各自宣布将在东南亚各国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就已经吸引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东南亚正成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的焦点。据公开数据显示,东南亚数据中心供应缺口高达55%-70%,而该地区云计算和AI需求正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加速出海,与本土伙伴共同探索“生态共建”与“本土实践”的双赢路径。4月23日,由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CIFTIS)与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委员会(DITC)联合主办的“中国—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将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举行。
其中,Workshop环节将聚焦“生态共建与本土实践”,探讨投资热潮与跨国布局如何加速东南亚产业重构。本次论坛汇聚了阿里云、华为云、博大数据等领军企业的高管及行业专家,为与会者呈现一场高水平的产业对话。
东南亚:
数字基础设施的“必争之地”
近年来,东南亚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对底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商务、视频流媒体、社交网络等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云计算和AI应用需求进入快车道。为抢夺行业发展窗口,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产业落地。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3年,东盟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逆势增长92%,占全球比例从6%跃升至18%。这期间,中国科技企业已成为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从腾讯、字节跳动的早期布局,到如今制造业与高科技企业的“全产业链出海”,东南亚已成为中企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环。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语言文化差异、合规挑战以及本土生态融合等问题,仍是企业必须跨越的鸿沟。 本届“中国—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设置的Workshop环节,将从四大核心话题解析投资热潮与跨国布局如何加速东南亚产业重构,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与东南亚产业链的“生态共建”和“本土实践”双赢路径。
数字产业关键角色:东南亚的数据中心与云网络
东南亚数据中心长期供不应求,尤其在非核心城市,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资源匮乏。中国企业落地需要加强与本地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通过合资、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资源整合和项目落地。并借鉴中国经验,构建适应当地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合作模式,并利用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与本地资源的深度融合。
全球云服务,本地深耕:出海云服务的合规与信任
跨国云服务商在东南亚面临复杂的合规挑战,包括数据本地化、跨境数据传输、隐私保护以及行业特定的监管要求等。设立本地化运营团队,招聘熟悉当地法规和文化的专业人才是落地东南亚并站稳脚跟的基础。与本地IT企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本地化服务和技术支持,方能赢得客户信任。
AI本土跃进: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实践
东南亚本土的智能化刚刚起步,缺乏足够的一个用场景,算力基础设施的成本和可及性也制约了AI应用的普及。如何挖掘当地AI落地的应用痛点,定制开发符合本地需求的AI解决方案,是人工智能出海东南亚的重中之重。
共创数字生态: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
东南亚数字生态尚处于发展初期,云服务商、数据中心及AI应用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基础。各产业环节信息不对称,资源难以高效整合。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本地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产业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生态共建”,“本土实践”,云服务商、数据中心与AI企业如何与东南亚本土公司携手?嘉宾们将分享成功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支撑和资源整合,实现制造、零售、政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本次Workshop不仅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更是实践经验的“分享会”。参与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东南亚数字产业洞察,吸取实战经验,并通过现场交流拓展生态链接。
中国—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论坛 详细信息及报名,请参考下图: